中国乡村旅游:乡土魅力与创新活力吸引世界目光
全社通旅游系统 旅行社办公管理系统
发布时间:2025-04-25
芳菲四月,繁花似锦,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。随着咱们国家入境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,“China Travel” 也就是 “中国游”,在全球掀起了热潮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因为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,入境游客的脚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线旅游城市,现在,三、四线城市、有特色的县级市,甚至那些被群山环抱的美丽乡村,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。这也给 “山区游”“乡村游”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。
就拿实际例子来说,有英国游客在安徽省安庆市的古戏台前看得入神,完全沉浸在韵味悠长的黄梅戏表演里;巴西球迷特意跑到贵州省,就为了感受 “村超” 比赛那热烈的氛围;还有巴基斯坦游客在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悠闲漫步,在古老的缫丝作坊里,亲手触摸传承了千年的丝绸工艺。数据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,全国乡村旅游接待的总人次达到 7.07 亿,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8.9%,这里面境外游客的占比明显提高了。外国游客到乡村游玩,不仅把咱们的传统手工艺、民俗文化和地方美食传播到了国外,还成了文化交流的新桥梁。出现这种情况,一方面是因为政策越来越便利,另一方面,也是咱们乡村本身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发展活力满满。
为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,都把乡村列入了自己的 “必访清单” 呢?首先就是乡村那独特的、别的地方学不来的乡土美学。这 “土” 可不只是能看到的纵横交错的稻田、青瓦白墙的村子、各种时令特色物产,更重要的是,这里面藏着延续了上千年的文化基因。从村子依山而建,符合 “天人合一” 生态哲学的布局,到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春耕秋收的农事活动;从靠着宗族礼制维系乡土社会的情感联系,到代代相传、保留着质朴美感的手工技艺。现在工业化发展这么快,好多地方都变得差不多了,但是乡村还一直坚守着对自然时节的尊重,用四季变化展示着特有的生存智慧,这就形成了很有东方特色的文明景观。就算语言不通,外国游客也能从清晨劳作的农民身影、院子里飘出的炊烟、过节时村民的欢声笑语里,直接感受到这种跨越文化的魅力。这些生活场景,不用翻译就能看懂,既给外国游客提供了能回归本真的心灵栖息之所,也像是一扇不用语言就能读懂的文化之窗。在这里,文化的感染力特别强,用最朴实的方式打动人心。
外国游客来乡村,可不只是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还想看看乡村那蓬勃发展的创新活力。在浙江省丽水市,有上百年历史的夯土老屋,现在变成了特别有设计感的先锋书店;在江西省婺源市的古村落,用稻谷打造的 “大地艺术节”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;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旁边,传统的蘑菇房改造成了星空民宿,游客能伴着银河入睡。这些创新可不是随便想出来的,村民通过直播带货,把农产品卖到了全世界;年轻的创客用数字技术,让非遗技艺重新焕发生机,乡村的发展活力,就是从这片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。外国游客走在乡村里,既能体会到 “小桥流水人家” 的田园诗意,又能感受到千年文化创新发展的趋势。就是因为乡村既能守住文化根源,又能创造未来的这种独特气质,才让中国乡村成了世界游客都向往的新旅游目的地。
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关注乡村,这既是个好机会,也是个挑战。目前,乡村在接待外国游客方面,还存在一些问题。比如说,懂多种语言的导游不够,跨境支付的方式有限,退税服务的流程也不太顺畅。所以,乡村还得进一步完善文旅基础设施,培养既了解乡村文化又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,把软硬件服务都优化好,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。只有这样,外国游客才愿意来,来了能玩得开心,还能留下来,从单纯的 “观光客” 变成传播文化的 “使者”,帮着乡村品牌走向更大的舞台。
在咱们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最朴实的田园生活正用新的方式走向世界,最传统的乡土文化也在孕育更多的可能。乡村靠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,展现出特别好的发展前景,以后也肯定能用更自信的姿态,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,吸引更多国际友人来感受乡村魅力。